肝性脑病肝昏迷-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
又称昏迷,是肝脏疾病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各种病因损害后肝脏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中毒及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为精神状态异常、昏迷及病态骚动,继而发展为昏迷,病人常伴有各种病理神经体征及运动障碍。特别有和。根据临床表现,肝性脑病一般分为5期:一期:轻度,失定向,思维变慢,情绪或举止改变,语言不清。( ),脑电图轻度改变;二期:,性格改变,举止异常,欣快,骚动。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轻度改变;三期:,能说话并听从简单命令,言语不清,明显神志模糊。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重度改变;四期:昏迷,对痛觉有反应,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重度改变;五期:,扑翼样震颤(-),脑电图重度改变。
【诊断要点】
(一)有急慢性肝病病史及原发性肝病的各种临床表现,昏迷前有、感染、放及剂、镇静剂使用等诱因。
(二)症状行为异常,性格改变,定向力、理解力减退,睡眠颠倒,昏迷。或欣快、多动、狂躁、多言等表现逐渐抑制而昏迷。
(三)体征常见于、蜘蛛、黄疽、腹水、腹壁等原发肝病体征外、典型的双手扑翼样震颤,膝、踝关节、呼气及尿中有特殊的际。
(四)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明显异常,蛋自质球白倒置、血氨可增高,血中支链氨基酸降低,芳香氨基酸增多。血钾、镁、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可降低。素氮、乳酸、丙酮酸可增高。
(五)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异常、呈双侧广泛对称性高波幅慢波。
(六)简易智力测验目前认为智力测验对于诊断早期肝性脑病包括亚临床脑病最有用。测验内容有书写、构词、画图、搭积木等。
(七)肝昏述分期根据精神、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昏迷分为四期。i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语。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可有扑翼样震颤,但脑电图正常。ⅱ期(昏迷前期):嗜睡和兴奋交替出现。昼睡夜醒、意识错乱、行为异常、定向力和理解力减退。语言和书写发生障碍,有扑翼样震颤、病理反射阳性,脑电图异常。ⅲ期(昏睡期):终日昏睡,可被唤醒,、出现幻觉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阳性,脑电图异常。ⅳ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可有或无痛觉反射。扑翼样震颤消失,脑电图明显异常。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因素,治疗多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有(1)护理;(2)消除因素;(3)支持疗法;(4)降低血氨;(5)支链氨基酸;(6)左旋多巴;(7)其他处理。
肝性脑病属中医“昏愦”、“昏迷”等范畴。热、毒、瘀、实为其主要的病理特点,因此,通腑泻热、凉血解毒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古方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51例,男84例,女67例,年龄28~69例,临床分为前驱期7例,昏迷前期10例,昏睡期15例,昏迷期19例。临床诊断为者36例,慢性重型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63例,原发性7例。经治疗,总有效率88.2%。